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隨著戰爭科技的發展,制空權變得愈發重要,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和制陸權。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千機大轟炸到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時期的以空制地,美國空中力量始終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國防實力的整體提高,加之以殲-20為代表的大批新式裝備橫空出世給美國空軍帶來了極大震撼。
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甚至感慨道:美國空軍恐怕不能再如同以往那樣隨意主宰天空,美軍所面臨的困境幾乎無解。
盡管目前美國空軍整體實力穩居世界第一,但是美國空軍目前卻面臨著種種困境,包括裝備老化、預算不足、訓練水平降低以及前沿軍事基地缺失等問題。
在裝備方面根據2021年9月統計數據美國空軍(含空中國民警衛隊)擁有各型飛機5564架。
但在這其中僅有1519架戰術飛機和123架轟炸機,如果去除掉即將退役的281架A-10攻擊機和以作為靶機的66架QF-16后美國空軍僅擁有1800余架戰斗機。
而在這其中第五代戰斗機F-22A和F-35A總數僅為487架,而剩余的F-15C/D/E和F-16各型戰斗機盡管數量龐大,但除了F-15E外其他戰機的平均機齡均已超過30歲。
如果加以升級或用新戰機替換,這些戰斗機只能被當作對地攻擊機或者截擊機使用,而無法進行高過載的空中作戰。
為了替換美國空軍仍在服役的四代機,今年7月18日美國國防部同洛馬公司簽署了300億美元的大單,一口氣采購了375架F-35A。
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彌補大批F-16和F-15C/D壽命即將到期的事實,其中后者的平均機齡已超過了驚人的36歲!
在采購F-35A無法填補戰斗機機隊數量下降的情況下,美國空軍一方面波音公司展開對F-15C/D機隊延壽升級的計劃。
每架F-15C除了更換全新的航電和雷達設備外,機翼結構和主梁也將更換,預計美國空軍的F-15C/D將一直服役到2030年。
另一方面在2021年3月,也就是最新版F-15EX首飛不到一個月后美國空軍還同波音公司簽署了144架最新版F-15EX的采購訂單,總價值高達230億美元。
希望借助F-15成熟的生產線為美國空軍在短期內補充大量成熟可靠的四代半戰斗機,并以此節約在飛行員訓練、隱身涂料維護等方面的支出。
而在轟炸機方面,目前美國空軍123架戰略轟炸機平均機齡達到了40.18歲,其中于1962年就停產的B-52H機齡更是達到了59.6歲!
由于B-2A早期隱身涂料導致的高昂維護成本以及B-1B可變后掠翼帶來的繁瑣維護,美國空軍計劃在2030年前將上述兩款戰略轟炸機退役。

而對已經服役了近60年的B-52H進行延壽升級,更換全新的主翼結構和全新的F-130渦扇發動機,新升級的B-52被命名為B-52J型號。
這些B-52J將同諾格公司即將在今年12月2日正式公開亮相的B-21轟炸機一起共同服役,目前美國空軍對B-21的初步意向訂單達到了100架,其采購價值高達640億美元。
盡管美國國防預算支出始終位居全球第一,但美國空軍還是抱怨得到的撥款不夠用,不足以維持一支全球空軍的需要。
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21年間,美國陸軍和海軍分別比空軍多獲得了約1.3萬億美元和9140億美元。
這導致除了上述美國空軍新裝備采購和舊裝備升級維護的困難外,美國空軍飛行員的訓練質量也逐年下降。
研究表示,1990年美國空軍飛行員平均每月飛行小時為29小時,而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為10.1小時,而在最低峰2019年美國空軍飛行員平均每月飛行小時僅為6.8小時。
這一數字還不到同期中國空軍飛行小時的一半!飛行員水平下降最直觀的體先就是美國空軍事故率在近年來急劇攀升。
僅以2022年為例,截止目前美軍共發生了12起墜機事故,包括了3架F-16C、一架于10月19日才墜毀不久的F-35A。
最后在軍事基地方面,隨著中國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數量的與日俱增。
目前諸如嘉手納、烏山等位于第一島鏈內的空軍基地在中美開戰之時必然是第一波重點打擊的對象。
而在擁有DF-26這類“關島快遞”后,安德森空軍基地內的戰略轟炸機也處于中國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內。
近年來美國空軍頻繁進行戰略轟炸機從本土起飛跨越太平洋到亞太地區執行任務以及考慮在澳大利亞部署戰略轟炸機都能看出美國空軍的不安。
在第一島鏈內軍事基地缺失的情況下美國空軍若要想與中國空軍作戰必然是勞師遠征。
而中國空軍則可以以逸待勞發揮主場體系作戰優勢,美軍嚴重依賴的非隱身空中加油機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殲-20優先獵殺的目標。
正如一句話說到太平洋之寬廣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但如果美國執意要以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空軍執意要主宰世界的天空,那就只能用實力說話了。
作者:荊柯融
編輯:蘭佳佳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