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騰訊底下的微信支付服務來臺了!雖然臺灣人不能用微信支付付錢,不過微信光是做來臺陸客的金流支付生意,就足以在臺灣服務業、商家里占據重要角色。微信支付要在臺灣做的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讓陸客不論在中國還是在臺灣境內,都可以順暢的購買臺灣商品,買到像在巷口小七買東西一樣方便容易。
陸客之于臺灣觀光:行動人民幣提款機
對臺灣觀光產業來講,每一位來臺的陸客,不分團客、商務旅客或是自由行旅客都是「行動人民幣提款機」,背后意思就是陸客很敢花錢。陸客光是要來臺觀光,背后申請的手續繁復到嚇人。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每個陸客來到臺灣都像解放一樣,一定要買到夠本。
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陸客為臺灣觀光貢獻62億美金的外匯,占所有觀光客比例的31%。光是來臺的自由行陸客,平均停留在臺灣8~14天,每天大約花費232美金(約新臺幣7400元);商務客的每日消費金額更高,高達350美金(約新臺幣11000元)。根據觀光局今年預估,自由行、商務客的比例仍有成長空間。怎么樣從這些旅客的錢包領出錢,就成為臺灣發展真正觀光產業的關鍵。
中國人付人民幣,但是臺灣商家收臺幣
微信支付想要做的就是透過「跨境支付」服務,讓陸客在臺灣實體商店消費時可以直接利用微信支付,輕松以人民幣付款。好處就是,這樣的消費場景跟陸客在中國的習慣完全一模一樣。臺灣商家只要串接微信支付,就可以為陸客打造完全接地氣的消費場景,而且還有機會進一步把生意做到中國去。
所以在臺灣使用微信支付的過程是這樣(如下圖):不論是在百貨公司(101、高雄義大)、餐廳、名產店、夜市小攤、計程車,臺灣商家可以用傳統條碼機、微信支付手機App來結帳,要消費的陸客出示自己已綁定中國銀行卡的微信支付手機條碼,商家刷條碼、扣款,陸客手機顯示扣款資訊,代表完成全部扣款流程。

中間的邏輯很簡單:陸客用手機以人民幣付款,中間透過微信支付串接臺灣在地5間銀行(一銀、新光、華南、中國信托、富邦),臺灣商家最后收到的是臺幣。重點是,中國政府規定每人每年能夠兌換的外匯上限是5萬美金(約新臺幣161萬元),不論是換成臺幣、美金、歐元現金全部都算在額度內。若使用微信支付直接在臺灣用人民幣付錢,基本上就等同于在中國境內消費一樣,不會被歸類在外匯內。
微信夸口:我們幫品牌建立社群、交易、物流一條龍服務
即使陸客回中國后,微信跨境支付功能也能讓陸客購買力繼續延伸。臺灣商家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類似Facebook粉絲頁),將商品上架,陸客在中國仍然可以買的輕松便利。
除了解決金流問題,騰訊還為臺灣商家提供品牌一條龍服務。商家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并且客制公眾號內容,直接線上交易、做線上客服問答服務,甚至微信還提供CRM 系統,幫助商家分析精準客群。線上完成交易后,微信也可以串接順豐快遞,把貨品從臺灣直發中國。
另外微信也在香港成立WeChat Pay服務,與臺灣綜合電商Uitox 合作,由Uitox將臺灣商品上架,并且提供海外直送的功能,讓臺灣商品可以直發香港,增進多元跨境電商消費管道。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