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大洪水:海平面上漲百余米;《圣經》中諾亞方舟故事的起源:
大家好,我是肌哥!談及大洪水大家耳熟能詳的可能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大禹治水發生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黃帝時期,算起來屬于上古時期。而今天要說的大洪水發生在12000年前,比上古時期大約早了一萬年,屬于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尚處在新石器時代,幾乎沒有留存的文明。所以有人就認為這只是人類傳訛附會的記憶,但有一部分人卻認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足夠時間跨度的民族的歷史和傳說中都有著驚人相似的“大洪水”傳說,而且在傳說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內容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例如古巴比倫《吉爾加美什史詩》中記載有,“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華夏古籍《山海經·海內篇》記載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墨西哥《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記載有,“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瑪雅地區的瑪雅圣書記載有,“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圣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拯救人類的故事,也起源于這場“史前大洪水”。據統計全世界流傳的關于史前洪水的傳說達到了600多條,由此推斷這場史前大洪水確實發生過。那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場全球性災難呢?
一:是小行星撞擊說,大約12000年前,一個小行星撞擊到了現在的格陵蘭島上,爆炸威力達到了700兆噸,使得格陵蘭島上大面積的冰川熔化。從而引發了這場“大洪水”,席卷了整個北半球。曾有研究團隊在研究格陵蘭地區的冰下基巖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個圓形巨坑。通過對下層巖石的晶體性質分析,推測是一顆金屬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因為隕石長埋在冰川之下,難以測定年代,只能估算在公元前12000年-300萬年之間,所以有人與史前大洪水聯系了起來。
二:是月球的移動,科學家通過瑪雅人留下的文明推算得知,宇宙中曾存在一顆名為“卓爾金星”的行星,軌道位置在地球和金星之間。因為某些未知原因,卓爾金星發生了大爆炸,爆炸后產生的部分碎塊,與月球表面產生了沖擊。在這股強烈的沖擊下月球產生了移動,使得月球不斷靠近地球,正是月球表面的潮汐力才引發了洪水。反觀宇宙中地球與金星之間,存在的一條由小天體組成的塵埃環,科學家推測這就是卓爾金星爆炸后形成的,因此成為月球移動說的理論依據。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外星文明的干涉,在眾多未解之謎的背后,我們大家總會看到外星人的存在。據說洪水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外星人不滿意當時地球的發展,又不想直接干預人類的演變。所以才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將他們認為“不合格”的人類磨滅掉從而間接的影響著地球人類的演變。
那發洪水前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科學家推算知洪水之后,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110-125米。地質學家通過計算機還原出洪水前地球大陸,紅色的部分就屬于洪水淹沒前的陸地。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洪水前波斯灣是不存在的,并且這里是人類最早活動的區域。這里的大陸完全干燥,但有豐富的河流和水源。
再來看一下歐洲,整個歐洲大陸和英國以及愛爾蘭,都屬于一個整體。如果沒有“史前大洪水”,或許就不會有現在的英國脫歐了。接著是印度洋區域,洪水前印度洋海岸線的大部分地區,都在海平面以上。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連在一起的,中國大陸和海南島、臺灣島也是連在一起的,甚至于日本本土都連在了一起。如果沒有發生大洪水,鐵路可以從中國直接修到新加坡。最后是北美洲,整個北美洲將會向大西洋延伸。
這場史前大洪水,將幸存的人類推向了內陸的高原地區,使得人類的文明進一步在全球各地生根發芽,最終發展成我們現在的科技發達的時代!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