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的大股東是誰?為什么不能向華為“供貨”?
近幾年來,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較之過去,可謂是有了十分長足的進步。然而就目前來看,由于缺乏高端芯片的緣故,我國眾多高科技領域的公司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當中。
在美方芯片卡脖子的前提條件之下,中芯國際也斷絕了向華為供貨。可能很多朋友們都感到非常疑惑,中芯國際難道不是我國的芯片制造企業嗎?既然都是一個國家的,那么為什么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呢?中芯國際背后的大股東到底是誰,大概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中芯國際是除了臺積電之外,我國第二大的芯片制造商。與此同時,也是內地地區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華為都和中芯國際有著密切的合作。不過就目前來看,中芯國際似乎也很聽美方的話。
為了限制華為的發展,美方提出來對華為的“芯片限制”。憑借著自身世界霸主的號召力,讓不少芯片制造商都自覺斷絕了與華為的合作。包括我國臺灣地區的臺積電,還有內地的中芯國際。
在美方“芯片限制”的號召發出之后,中芯國際的CEO就公開在媒體面前表示,未來中芯國際業將會積極遵守國際的規章制度,停止對華為的供貨。雖然說失去了華為這樣的一個大客戶,確實會給中芯國際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挫傷。
但就CEO梁孟松的表示來看,中芯國際在芯片生產制造領域還是非常火爆的。即使失去了華為這么一個大客戶,也仍然會有其他的客戶來填補這份空缺。總而言之,選擇這樣的做法,其實并不會給中芯國際的發展帶來多大的影響。
然而中芯國際這樣的做法,卻會給華為的發展帶來沉重的打擊。也正是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人對于中芯國際的態度都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有些偏激的老百姓還認為,中芯國際這樣的做法就是不可原諒的背叛。

事實上,中芯國際之所以會選擇這么做,其實還是在忍辱負重,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從目前來看,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全由國家資本控制的企業。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當初他帶著10億美元的資本回到內地,在內地開發起了半導體的工程。隨后不久,他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
然而當時我國的半導體行業幾乎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雖然張汝京有著非常厲害的技術,但在沒有足夠資本的情況之下,也只能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當中。未來得益于國家的助力,中芯國際才能迅速發展起來,并在2004年于港交所上市。
當時中芯國際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就連臺積電都感到忌憚不已。雙方還曾對簿公堂,后來中芯國際不得不賠償臺積點1.7億美元的罰款。迫于輿論的壓力,張汝京不得不離開了中芯國際。
一直到2014年的時候,中芯國際的發展才迎來了轉機。大唐電信的加入,使得中芯國際終于又有了主心骨。值得一提的是,大唐電信是一家完完全全的國有企業,就目前來看,大唐電信是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這也就意味著,中芯國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算是一家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
因此,中芯國際選擇斷供華為,并不是迫于美方的壓力,也不是一種背叛之舉。事實上,中芯國際也很想幫助華為,但如果中芯國際繼續向華為供貨的話,那么想必接下來自身的發展也會受到美方的制裁。如此一來,我國不僅僅會遭遇芯片卡脖子,同時還會遭遇光刻機供給卡脖子。如此一來,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又有何發展可言呢?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中芯國際這樣的做法可謂是忍辱負重。雖然在很多人看起來,中芯國際是見死不救,然而事實上,也只有做出這樣的選擇,才能保證自身在芯片制造領域的發展。如果自己都自身難保的話,那么又如何與華為暗渡陳倉呢?
結語
總而言之,心如今無論是對于中芯國際還是對于華為集團來說,最重要的都是盡快實現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的突破。只有真正實現了自主化本土化,才能夠在美方的制裁面前有足夠的底氣。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